外资如何投资中国股市?
首先说,现在来说“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已经关闭”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的确,在过去A股市场没有开放跨境资本交易的时候(2016年之前),所谓的国际投资者想要投资A股必须要通过QFII/RQFII和沪港通、深港通等机制。但是自2014年起,我国的债券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逐渐拓宽,目前可以通过DEPA交易(D-link)和债券通两个渠道来投资我国债券市场。
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改革。2018年,央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总体方案》提出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并部署了基础性、系统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八项工程”(简称“金融基础设施八大工程”),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监管框架。在此背景下,跨境交易的流程更加规范,也进一步促进了交易的数量与质量。
从政策来看,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下,外资通过DEPA交易(D-Link)和债券通投资我国债券可以获得免征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政策优惠;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A股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外资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投资中国债市和股票市场都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从过往经验来看,虽然外资主要通过上述三种形式的跨境投融资活动,但实际的投资和融资规模差距较大,主要还是受到额度和成本的影响。
比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9年通过DEPA交易完成的人民币债务发行共57只,累计金额437.91亿元,而当年直接融资的金额高达6878亿元。二者相差近15倍。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才能拿到额度——这又是一个涉及政策和监管的问题。因为如果监管层不希望某个市场出现过度涌入的外资,或者限制某些领域的外资准入,那么即便有额度,外资也难以真正进入这些市场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