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五行属火吗?
先引一个古书中的“相火”定义,看一下“火”在古代的概念: 《灵枢·顺气》:“夫人之阴阳,有形无形,何气为火?曰:所谓火者,阴气少,阳气多,故身热而汗出,遇阴气盛日,阳即虚,教谓虚火也。”——这里明确提出了“阴”、“阳”的概念,并且点明了“火”是有形的(这个后面会讲到)。
再来看《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的火行描述: 木生火,火待木而发,故其华赤,其色红。火气炎上,故其动急,其性烈。 金水相生,心火土盛。水盛则灭其火。火以水克,欲明而暗。故其色赤。火燥动风,故病少气。 ——火的这一特性被描绘的相当形象了!
最后说一下古人眼中的“火”的有形之物——烛。 古人把蜡烛放在特殊的容器里燃烧时,火焰的光亮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被观察到并记录了下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这种温度的波动被命名为“范登博克效应”。 为什么要强调“古代概念中的火”和有形之物“烛”呢? 因为在中医古籍中经常提到“实火”和“虚火”,这两个名词现在已经被统一称为“上火”了,属于中医临床中常见症状之一,这个“火”就是古代的“实火”或“虚火”了。 “实火”和“虚火”可不像三黄片那样便宜,吃下去就管用;也不像西医那样能明确找到炎症组织、感染病灶等等。
如果单纯从现代医学来解释中医的“去火”是毫无道理的。所以,如果你看到中医用古代概念的火来论治“实火”“虚火”,不要感到奇怪,这是有据可循的……当然,现在的中医有时候也用“上火”这个通俗医学语言来描述中医古籍中的“实火”“虚火”,这样也没有错。只是要注意,这里的“火”并不是现代医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