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吗?
首先,中国不会走上日本的老路是因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而导致发展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其次,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日本80年代存在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像日本那样通过简单模仿其他国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对于中国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外部影响大多为负面,所以我们在面对外国经验时要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是由计划经济主导的;而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则是由市场经济主导的。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区别,它直接导致了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 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而日本自64年广场协议之后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完全市场化的做法(虽然73年之后日本央行为了应对通缩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日本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之中,宏观调控的经验还相当有限,而日本在这一方面已经摸索了几十年,我们有理由借鉴日本的某些经验和做法。 但必须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有政府宏观调控这一“看得见的手”存在的,也就是说中国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上宏观调控这“有形之手”来引导经济发展的;而日本则是完全放弃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从凯恩斯以来的主流经济学都认为宏观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是不可能实现长期平稳增长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是不可能会走日本老路的。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投资驱动型,而日本曾经出现过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但是现在日本的消费占GDP的比例已经远远低于中国。 21世纪前五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处在低位,平均只有59%,这意味着每年都有将近40%的GDP增量是通过投资实现的。而日本在80年代消费者主义兴起时曾一度出现高消费的现象,当时消费者的支出在GDP中的比例迅速上升,达到60%左右。虽然后来消费者主义被宏观调控所抑制,但是日本民众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变化具有稳固性。换句话说日本后来无论是通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在低消费高储蓄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中国现在的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超过200万亿,比人民币外汇储备还要多,可见中国人是有多爱存钱!如果未来几年中国不能通过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方式提高居民消费的比重,那么GDP的增长就还得靠投资和出口继续撑起半边天,这个样子中国经济就很有可能再次陷入日本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