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属于五行中哪个?
名字中带木,是因为“吴”字的字形和五行中的木有关联(字型的结构中含有“木”或“禾”的字形) 古文字中,“吳”字为“口”加“天”,即“口”在“天”上;金文、小篆的“吳”字,上面都加有表示光芒的符号——这实际上是指日光通过树叶间的罅隙照射下来,形成斑斑驳驳的太阳亮光,古人认为这是日光的形状,所以用两个“木”字表示;而日光照射到水面上,形成的点点波光,则用“火”来表示。
从象形的角度来讲,“吴”字的本义应该是“阳光照耀下的树林” “吴”属于“木”没有疑问。 但姓名学和现代语言学不同,它不能以语言的演化规律为准,而是必须维持名称本身的稳定性,尽可能少地受到语言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古代的“吳”字是“木”,现代的“吳”字也必须是“木”——除非能证明“水”和“火”的字形演变来源可靠。然而事实上这种可靠性的证据是不存在的。汉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列举了九个字作为“姓”的字形标准,其中就有“吴”这一字,可见其字形不是“水”也不是“火”。
唐代的颜元孙编写了一部《干禄字书》,列出520个汉字作为“正字”的标准字体,其中的“吴”字也是“木”。清代的吴玉搢所著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中,“吴”字的字体仍然是“木”。再往前翻,《广韵》、《集韵》等著作也同样记载着“吴”字为“木”——可见至少在隋唐时期,“吴”字的字形就不是水或者火了。 如果仔细考察的话,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吴”字本来应为“木—火”(旭日东升),由于形变的缘故,变成了“木—水”(云蒸霞蔚)。因为“日出”这个现象是可以用字形表达出来的,而“云蒸霞蔚”却不是。虽然“木—水”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无法找到足以支撑这种演变的完整史料链。所以,我们只能承认这是个无法解决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