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哪个区靠近海边?
随着近年来深圳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深圳市民的公共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各项生活配套也不断完善,国际化都市的基本框架也已经全面搭建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深圳作为新兴移民城市所独具的历史发展轨迹,使它在土地、人口、交通、资源等方面,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和平衡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将是深圳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实现跨越发展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深圳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如何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优化空气质量,当为重中之重。作为超大型城市,在高密度开发、人口规模巨大的条件下,如何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实现城市低碳化发展?
近年来深圳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划定城市发展“生态底线”;制定《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人居环境提升规划(2011—2020)规划纲要》等多项顶层规划、政策,确保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这些规划,有效地推动了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深圳市也因此获得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多项殊荣。
此外,在具体城市发展实践中,深圳的低碳建设之路也在多方面获得成效。如城市功能布局,深圳通过大力实施“东进战略”,推动形成东西半球均衡发展的城市总体格局。在空间上构建以“四心、两轴、一廊、双环”为框架的空间结构,促进要素的高效流转。四心,即罗湖中心、前海中心、宝安中心和龙华中心;两轴,即一横一纵的滨海发展轴和中部发展轴;一廊,即深圳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双环则是由罗湖-前海中心极核构成的西部都会圈和宝安-龙华中心极核构成的东部都会圈。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过度密集的“极化效应”、实现片区均衡发展。在交通建设上,大力构建以轨道和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目前深圳已建成5条轨道交通线路、240余公里,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城市轨道日客运量达280万人次。加快绿道网、非机动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目前已建设2443公里绿道,建成区道路网密度达到5.48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在建筑节能方面,深圳实施了636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新建建筑中推广绿色建筑,全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已达152个,总建筑面积逾2500余万平方米,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态势。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工程扬尘在线远程监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系列创新改革,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目前已有4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试点验收和评估。
城市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未来,深圳将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东进战略”,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大力改善大气质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能源清洁化,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实施最严格的节水措施。以打造“山海连城、蓝绿相融的生态之城、创新之都”为愿景,积极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努力建成“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韧性之城、人文之城”,构建“美丽深圳”。
深圳最靠近海边的区为大鹏新区,大鹏新区内拥有东部华侨城、金沙湾,西涌、东涌、东西冲、杨梅坑等景点,其中东西涌为深圳唯一一个野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