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递延所得资产?
因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规定不同,如职工福利费,会计上是实际发生多少计入当期费用,税务上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限额扣除,实际发生的超出限额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那超出限额的部分形成未来期间所得税可抵扣的经济利益流入,所以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企业以实际支付方式缴纳所得税,所以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不是说形成应交所得税。同样因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差异、坏账提取方法的差异、无形资产的差异等均是根据会计核算和税收政策核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差异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
同样因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同确认的投资收益及捐赠、罚款支出等,是当期会计记账时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作为收益产生的经济利益立即流入,而税收上不允许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作为收益处理,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投资收益,企业会计核算上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投资方按被投资方实际支付,当被投资方分红时投资方获得的收益记入投资收益,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投资方取得的来自被投资方的按权益法确认的股息红利收益不计入投资方的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