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的股票有哪些?
关于环保行业,我的看法比较简单: 首先,从宏观政策看,环保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的领域之一;
其次,目前我国的整体环保水平与国际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环保行业的成长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最后,虽然国内环保企业众多,但绝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且经营质量欠佳,而具有较强技术能力与资金实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又相对较少,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这也为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外资进入环保产业提供了契机。
由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环保业务大多集中在市政和环境两大板块,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细分领域的不同以及其主营业务的具体构成,我将环境类上市公司分为7个子行业进行介绍(对于其中的部分公司我会给出简点评述)——这7个细分领域分别为污水治理(16只)、垃圾处理(24只)、大气污染防治(9只)、土壤修复(8只)、生态修复(5只)、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节能服务(各3只)、环境监测(2只)。
一、污水处理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共计约4000多座,设计总处理能力超过2.6亿吨/日,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城市的全覆盖。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72%左右,仍有近三成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水处理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从A股市场中,我找到了16家主要的从事污水治理的企业,其中包括水务运营公司8家(首创股份、碧水源、巴安水务、联泰环保、瀚蓝环境、中国天楹、伟明环保、东方园林)、管网建设和设备制造公司7家(汇金科技、国中水务、中环装备、洪城水业、清溢光电、启迪桑德、博世科)、膜生产商1家(恒源电器)。 在这16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同时拥有污水处理运营业务和污水处理工程业务或BOT业务,如碧水源、瀚蓝环境和中国天楹等。其中,碧水源是我国污水治理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包括MBR膜组器、一体化泵站、智能控制中心和智慧排水系统解决方案;在固废危废的处理处置方面,碧水源也有涉及,但其涉足的主要是危废焚烧领域。 而除碧水源以外,还有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聚焦于水务运营:一家公司是首创股份,它是我国最早从事水环境治理的大型水务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水务企业之一;另一家是伟明环保,它主要提供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两方面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逐步提高,MBR等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随着“PPP+EBO”模式的推广,不少公司在污水处理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二、垃圾处理 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业中,按照处理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两个极端:一是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采取填埋方式处置,二是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几乎靠简易填埋来解决。以北京为例,自1999年以来,全市已投入建设运行了7个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填埋面积3.9万亩,但由于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近8万吨的生活垃圾且仍在不断增长,所以现有的七个大型填埋场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仅能容纳13年左右的垃圾量。
从A股市场中,我找到了24家主要的从事垃圾处理的企业,其中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公司8家(绿色动力、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光大绿色环保、旺能环境、维尔利、东江环保、兴蓉投资、龙马环卫)、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公司2家(海螺创业、福建东飞)、垃圾填埋公司2家(重庆水务、中环装备)、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公司4家(启迪桑德、万德斯、瀚蓝环境、高能环境)、餐厨废弃物加工公司1家(三联虹普)及其他相关公司7家(永清环保、启迪桑德、东江环保、瀚蓝环境、盈峰环境、上海环境、伟明环保)。 这24家中,有9家公司同时拥有垃圾处理运营业务和垃圾处理工程业务或BOT业务,它们是绿色动力、光大绿色环保、旺能环境、维尔瑞、东江环保、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兴蓉投资、龙马环卫和海螺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在三四线城市新建垃圾焚烧厂的进度则非常缓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作为垃圾分类后端处理的厨余垃圾处理将大有可为,餐厨垃产业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三、大气污染治理 “PM 2.5”这个词汇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7万例呼吸道疾病案例是由PM2.5导致的,并且这一数值正在持续上升。而除了PM2.5外,臭氧、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物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上述这些大气污染物,我们常用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废气清洁催化、脱硝除尘等技术手段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等举措。 我国目前的燃煤锅炉数量多达数十万台,这些锅炉的年排放量约占全国SO2总量的80%以上。为此,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和城市清洁供热改造,以减少SO2等的排放。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属于“公用事业业-电力、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