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为什么涨价?
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物价上涨,铁路成本增加,尤其是燃油费的上涨,所以要调整票价。第二种,铁道部要通过提价来缓解经营亏损,为铁路建设“输血”。第三种纯属质疑说法,有人认为春运涨价就是为了铁道部创收,连补偿成本的说法都是做作的借口。
其实,仔细分析以上原因,很容易发现有牵强之处。的确,现在燃油价格上涨很快,并且已经波及一切与石油沾边的行业,但相对铁路客运巨大的运输量来说,燃油成本其实并不大,铁路运输以燃煤的机车为主,燃油主要用在客车空调系统,这部分成本一般在硬座票价中占2%左右,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即使达到50%,传导到火车票价上也就仅仅0.1元。对于硬座票价普遍100元左右的长途来说,实在意义不大。也许对短途车意义大些,但短途车通常不在调价范围。
有媒体在分析时,认为提价15%可以缓解铁路的亏损压力,弥补一部分建设资金,但事实上,这次全国春运总运力比去年增长6%以上,加班临客增长8%以上,春运期间发送旅客增长7%以上,因此提高15%的票价实际上对铁路部门的增利影响不大,春运期间增加的收入总量也并不多,只能算是象征性的增收,并不能“输血”到铁路建设中去,铁路的亏损也不可能因春运涨价而缓解。
所以,铁路春运涨价其实主要是从宏观平衡的角度,用涨价这“无形之手”实现“有形的计划”。因为春运运力是固定的,如果价格不涨,那么按照市场经济和消费者的心理,大多数人仍然选择乘坐火车,因为铁路和飞机、汽车相比的便宜。如果不涨票价,那么铁路就会更加爆满,而且也会导致公路更加繁忙,增加春运期间交通安全和治安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在铁路和公路运价上拉开差距,使一些有条件的民工和学生选择公路,可以实现交通运力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更加合理的配置,减少铁路上的客流压力。
因此,涨价是实,但绝对不是为了缓解亏损和铁路建设的需要,也不是单纯补偿因为燃油涨价而增加了成本。涨价是铁路和其他运输业、民工和学生等各方面综合利益平衡的结果,或者说是为了春运安全所做的努力,涨价行为本身从实质上说已经偏离了收益补偿的补偿性涨价动机,而是趋向于一种调节性涨价。